在昨天的一场古籍专场拍卖会上,一套明嘉靖年间的刻本《紫阳文公先生年谱五卷》以22.5万元落槌,加上12%的手续费,最终成交价达25.2万元。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古籍收藏群体的逐渐壮大,古籍善本正成为拍卖市场的新兴门类。
《紫阳文公先生年谱五卷》是昨天全场成交价最高的古籍。据举办此次拍卖的江苏省拍卖总行相关人士介绍,这套《紫阳文公先生年谱五卷》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此前市场估价在18万—30万元之间。此外,明刻本《挥尘录》、清康熙年间的《渔洋续诗集16卷》和《本事诗十二卷》分别以4万元、4万元和6.2万元的价格落槌。整场拍卖会成交率在70%左右。
从拍卖会成交价的水平来看,近年来古籍价格一直稳中有升。
记者翻阅了近几年我市的一些古籍拍卖资料发现,去年1月,江苏省拍卖总行的一场古籍专场上,民国刻本《甫斋吉金录》和刊本《三不朽图赞》分别以4000元和1500元的价格成交,在今年的拍卖会上,同样的拍品再次出现,但成交价已达到6500元和1800元。
省拍卖总行相关人士说,近年来,古籍善本每年的平均涨幅能达到10%—20%,一些热门品种一年甚至能上涨30%以上,特别是一些保存较好的仿宋刻本、明代刻本。此外,如“红印本”、“蓝印本”这样制作比较精良的校样本也很受市场欢迎。
不过,收藏专家提醒说,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并非古书都有升值的空间。有多年收藏经验的古籍专家府军告诉记者,收藏古籍除了看年代外,一般来说还遵循“刻本优于印本,初刻优于翻刻,套色优于单色,图画优于文字”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