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在厦门也买古玉
“5年前,厦门玩古玉的顶多二三十人,现在可能都不止两三百人了。”资深古玉玩家,中国红山文化古玉收藏研究俱乐部理事、福建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李天保说。记者采访他时,他正在桌前把玩一件红山文化玉猪龙。而他身上,从脖颈、腕部到腰间,都戴着古玉饰品。
“好的古玉,让人一见如故,这就是缘。”李天保说,有不少厦门藏家把收藏方向转向古玉。
据了解 ,目前厦门各大古玩城里,基本都有经营古玉的商家。不久前,收藏名家马未都来厦门时,就在唐颂古玩城花5000元淘了件金代的青白玉鱼。
古玉价格稳步攀升
古玉存世量并不大,这使古玉受到藏家、玩家青睐,价格在市场上节节走高。
据了解,一件战国时期的龙凤 ,上世纪90年代初亮相拍卖会时,其成交价仅约为2万元人民币,而同样的东西,今年拍卖价已达50万元左右;红山文化时期的一件小玉蝉,上世纪90年代初,仅拍出5万元人民币的价格,但现在,其成交价是138万。
李天保说,虽然古玉在民间交流的价格远远比不上拍卖会的价格,但这些年来也大幅上涨。三四年前,他在古玩市场淘到一块西周古玉,当时花了1000元。去年,有位藏友以19000元的价格从他手里把这块玉要走了。
“这还卖低了呢,如果放到今年,最低也要卖3万元以上。”李天保说,这就是古玉收藏的魅力所在,能佩戴把玩,彰显品味,也能保值增值。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古玉的生意明显比往年好做了很多,地摊上数量越来越多的“古玉”也为此提供了佐证。
“尽管地摊上的古玉多为仿品,但古玉市场不好,能有这么多东西出现在地摊上吗?”古玉玩家林先生说,他之前投资过房产、股票等,但转了一圈后才发现,还是古玉的投资价值高。
未来前景依然乐观
李天保说,基于战乱等多种原因,流传到民间的玉以明清玉居多,更早期的玉大多被馆藏,预计未来古玉价格仍将稳步走高,甚至可能出现“有钱也买不到好古玉”的现象。
古玉玩家林先生表示,比起易碎的瓷器和书画来,古玉更容易保存和展示。它不但可以像瓷器那样陈设在案头,像书画那样悬挂在墙壁上,也能佩戴在颈下、腕上、腰间,还可放在手中把玩,一器多用,会受到更多收藏爱好者青睐。
【相关链接】“仿古高手”多 买古玉先练眼力
古玉断代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新石器时代——夏朝,称为新石器时期玉文化,如红山文化即属此阶段;夏朝——汉代,称为高古玉,尤以战国、汉代时期玉器为美;两晋——宋元,称为古玉(狭义)。
古玉的收藏买卖,早在唐宋时期便已出现,也正因为市场的活跃,当时就已产生玉器仿古之风,而宋代之后,玉器“仿古风”愈演愈烈,乾隆皇帝甚至下令宫廷工匠大量仿古,尤其是仿造“战(国)汉(代)”时期的古玉。
到了现在,由于古玉市场升温,各种赝品更是层出不穷,古玉商家也良莠不齐。因此李天保建议,入门级玩家必须好好练练眼力,毕竟赝品永远比真品多,这是古玩市场的规律。
据了解,当代的“仿古高手”为了使赝品看起来更逼真,也开始学习古代拉弓蘸上解玉砂切割,用脚踏木轮代替高速电机雕刻,打孔时两头对钻。做旧也有诸多方法,如上色、烟熏、提油、火烧、酸蚀、土埋等等。
“作为古玉玩家,需要了解大量背景知识,如每个历史时期玉器的造型、纹饰和使用方式都不一样,要熟记这些玉器特点。”李天保说,收藏爱好者还要了解各时期的历史知识及考古资料,辨别玉料。当然,多上手看古玉,多参观博物馆藏品,多与专家交流,也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