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收藏网欢迎您的到来!    
  叶佩兰:给民间收藏热泼点“冷水”    3星级
叶佩兰:给民间收藏热泼点“冷水”
发布:不详     点击数:731     更新时间:2008/1/3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520) { this.style.width=520 }">

叶佩兰为收藏者的宝物作鉴定

    文物专家叶佩兰曾在故宫研究文物40年
   
    “我参与鉴定的古董90%是仿品,全国现有7000多万人搞收藏,这种现象不太正常。”昨天,曾在故宫博物院从事陶瓷研究40多年的著名学者、央视《鉴宝》栏目特邀嘉宾叶佩兰来到西安,在省图书馆举行的一场民间藏品鉴定报告会上,对在场众多收藏爱好者这样“泼冷水”。
   
    70岁高龄的叶佩兰1956年起一直在故宫博物院工作,与陈万里、冯先铭、耿宝昌等文物大家共事多年,她的十几部著作成为收藏家们案头必备的教科书和参考书。退休后的叶佩兰比以前更忙了,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人们传授鉴别和欣赏中国古瓷的知识,同时也直言忠告许多误入收藏迷途的人。
   
    叶佩兰说,近些年全国各地兴起收藏热,古玩市场十分火爆,电视台争办“鉴宝”类节目,许多大老板成了大“收藏家”。人们富裕后收藏些古董,以陶冶情操,在研究古董的过程中提高文化修养,按说是好事,但其中暴露出的问题值得关注。
   
    潘家园是北京著名的古玩市场,那里整天摩肩接踵,淘古董的人流经常把市场挤得水泄不通。叶佩兰说:“我退休10年来,在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做过许多次文物鉴定,结论是90%的古董都是仿品,真正的上品、名品太少了。有些虽是真品,也多是明清时期的,民国、解放初期的也有一些。而真正的藏家很少拿自己的藏品到鉴定会上来,一是他本身就是专家,懂行,二是考虑到古董安全问题。从收藏者的构成看,90%以上的人对古董收藏搞不懂,得到一件宝贝就对着书研究,常常是一知半解。看书是好事,但最好看大博物馆出的书。”
   
    如今各地电视台的“鉴宝”类节目办得很火,在普及文物知识方面无疑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也有其负面影响。叶佩兰认为这方面央视的《国宝档案》做得不错。它每期介绍一件文物,都是国宝级的,围绕着文物的由来和命运,像讲故事一样介绍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让人从中能够学到许多知识。现在“鉴宝”类节目办得太多了。“全国有7000万人搞收藏,这是经济转型期的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叶佩兰对在场的收藏爱好者说:“市场经济中,人们从古董中赚一些钱,购买一些具有保值、增值空间的古董,本无可厚非,但关键是要学习,通过学习变得懂行。要注意的是,做古董生意的商家为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编出许多故事,假的说成真的,让一些刚入行的藏家防不胜防。”
   
  • 上一篇文章: 南京正大2008迎春明清古典家具专场拍卖会

  • 下一篇文章: 文物公司迎春拍卖将开槌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最新5篇热点文章
     社旗山陕会馆
     张宪斌当选河南省书画...
     卫辉匾额
     范玉星——河南省书协...
     殷墟考古
     寻找“最初的中国”
     茶圣” 陆羽煮茶图
     
     最新5篇推荐文章
     张宪斌当选河南省书画...
     卫辉匾额
     范玉星——河南省书协...
     河南省书画收藏协会任...
     国宝文物“子弹库帛书...
     中国最早的玉覆面和“...
     龙门石窟洞窟墙壁内首...
     
     相 关 文 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本站 |
      豫ICP备07003530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2006-2024 河南收藏网
    Email:henanshoucang@163.com
    地址:河南*郑州*收藏
    未经河南收藏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