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佳士得(CHRISTIE’S)将于9月19日举行「中国陶瓷、玉器及工艺品」拍卖,推出唐、宋、明、清等朝代之精品,推出430件精品,包括佛像、玉器、犀角雕及陶瓷,预计总成交额1,000万至1,500万美元。
佛像:

云南大理国十二世纪鎏金铜观音菩萨立像 唐代龙门石窟菩萨立像
云南大理国十二世纪鎏金铜观音菩萨立像,估价40万至60万美元(编号188)。大理国即现今云南一带,乃宋朝西南边境之国家,和宋朝关系密切,受中原佛教所影响。此立像来自一个美国中西部家族之珍藏,观音菩萨右手结安慰印 (梵语 vitarkamudra),左手结施与印 (梵语 varadamudra)。大理国佛像存世不多,此观音菩萨造像外貌与众不同,身型瘦长,面容眉目清秀,额上铸有袖珍无量佛坐像,头上辫发以及身上穿戴之珠宝首饰均造型精细,是一件非常难得的艺术珍品,极具收藏和历史价值。
另一尊唐代龙门石窟菩萨立像,估价20万至30万美元(编号190)。菩萨左手扬起,姿态灵动,相貌祥和,栩栩如生,同样备受收藏家注目。
玉:
本次拍卖更特别推出来自多个私人珍藏的玉器,皆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当中一件十八世纪白玉瓜瓞绵绵纹耳盘,估价18万至22万美元(编号84),盘内运用浮雕技法刻两个结在藤蔓枝叶的瓜果,以及展开翅膀的蝴蝶。瓜和蝴蝶两者给合象征「瓜瓞绵绵」,祝愿子孙昌盛,兴旺吉祥。
明代大型玉卧牛摆件,估价20万至30万美元(编号68)。此卧牛用大型玉石雕琢而成,玉质呈灰绿色,带浅褐及黑色石纹,且部份带卵石表层的褐色皮。工匠巧用天然不规则的石形刻画出扁平的牛头,牛身屈膝卷起,牛头搁于盘绕身下的后足旁,牛头上的五官及尾上毛发刻纹细致,神态栩栩如生。
水牛乃黙黙耕耘、自强不息的象征,历来为中国人所喜爱。牛是十二生肖的动物之一,其诗意既代表远离都市尘土、隐退官场的农家生活,亦与禅宗和道家返朴归真的思想共鸣。此卧牛与其它相仿玉牛不同之处,在于其仍保留着卵石表皮的形状,并非从已切割的玉块雕琢,因而牛头是沿身卷起,有别于一般玉牛举头的姿态。
清乾隆暗刻填金《御制十六罗汉赞》青玉册,估价20万至30万美元(编号81),全书共八方玉块,每块两面均刻罗汉图,并铭题四行隶书形容每位罗汉。玉册最后一页题「臣 袁守侗 敬书」,另款「臣」、「侗」两篆书小印。书面为檀香木所制,刻有五爪双龙戏珠纹,中央以蓝料填刻「御制十六罗汉赞」。罗汉图像最初源自印度克什米尔地区,随着佛教成为大清国教,鼎盛于乾隆时期,此类罗汉赞玉册亦应运而生。据朝廷记载,此类玉册演变为高宫经常送赠皇帝的贡品,如此书,便是获任直隶 (现河北省) 总督的袁守侗为皇上敬造。
犀角雕及瓷器:
1644或1704年犀角雕花果螳螂捕蜻蜒纹杯,估价25万至30万美元(编号11)。此器雕成木兰花状,手柄雕成树枝形,盛开的豆荚和玫瑰花环绕柸足,柸身具「甲申冬日制」甲骨文及「瑞之」篆书刻款,柸内刻有一螳螂,正俯首吞噬前足紧抓的蜻蜒。瑞之乃活跃于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的雕角师,作品极为罕有。包括此拍品在内,为人所知的作品只有四件。此杯色泽金黄,中央则呈褐黑,似乎是明朝时期最受青睐的犀角颜色。后人亦受此风气影响,明末清初的犀角杯亦多呈类似色泽。
清康熙青花釉里红折枝花卉纹苹果形水盂,三行六字楷书款,估价10万至15万美元(编号391),此品曾为著名收藏家仇焱所藏,此盂上绘釉里红莲花、牡丹、菊花、和玫瑰,周边布满折技,盂口及盂足环缯青花双线,图案优雅,器物极具巧思。此外,釉里红的制作亦非常困难,工匠必需小心调配釉里红颜料内铜的比例,还需控制窑内火侯、温度及气流,成品率极低,可见其珍贵之处。
清乾隆豆青釉天图圆地方葫芦瓶,六字篆书款,估价10万至15万美元(编号372)。葫芦瓶上半身呈梨型,下半则为四方形,全身连底部髹上淡青蓝色釉。天圆地方形葫芦瓶最早期于明朝嘉靖年间出现,当年嘉靖皇帝坚信道教,而代表上天的圆形,以及代表土地的方形,都属道教信仰中重要的象征。在嘉靖年间,拜祭天地的仪式无疑启发了陶匠,将葫芦瓶下半身改成方形。天圆地方葫芦瓶的型状制作难度颇高,因而到了1566年,这型状的葫芦瓶便失宠,到了乾隆年间,天圆地方形葫芦瓶才在官窑中重现。尽管十八世纪时陶艺超卓,这型状的葫芦瓶仍然极难烧制,固传世数量极少,非常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