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鸿昌,1895年10月18日出生于河南扶沟县吕潭镇一个贫苦人家。牺牲于1934年11月24日,享年39岁。
吉鸿昌从小热爱劳动,刻苦读书,崇拜岳飞、文天祥、戚继光等历史英雄人物。16岁时投入西北军冯玉祥部下当兵,由于他作战机敏果敢,又有智谋,屡立战功,深得冯将军器重,由士兵一直升至军长。
1926年,担任旅长时,和胡洪霞成婚。1929年任西北军控制的宁夏省主席,十分同情大多数贫苦回民,号召士兵严格纪律,帮助回民秋收。1930年,蒋、冯、阎大战后,不愿为蒋介石卖命,到苏区和徐海东、沈泽民等探寻救国救民道理。学习了共产党宣言后,“顿开茅塞,”写下了“国将不国,尔速醒悟,睡狮猛醒,领导民众”十六个大字。蒋介石对此十分恼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蒋介石逼迫出国“考察”。直至1932年在“一·二八”的炮声中,吉鸿昌在天津积极联络各地爱国人士,并将自己的家产变卖购置武器,作好抗战准备。
1933年春,吉鸿昌受党组织委派到察北组织抗日同盟军。5月26日,以冯玉祥、方振武、吉鸿昌为首在张家口正式成立了震惊中外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吉鸿昌任北路前敌总指挥兼第二军军长,同盟军很快发展到十万人。由于经费缺乏,吉鸿昌给夫人写信,让她变卖家产购买枪支送到前线。胡洪霞昌着生命危险,把武器送到宣化,立了一功。吉鸿昌身先士卒,挥舞战刀,初战锋芒,势如破竹,很快收复了康保,继而乘胜又攻克宝昌、沽源等地。在进攻多伦城时,由于日伪军交*火力严密封锁,未有一个死角。攻城受阻,连续几天都攻不下,晚上吉鸿昌带上十几个强壮士兵,组成攻城敢死队,仍未奏效。后来暗遣精兵40余人伪装成商贩进城,内外夹攻,终于在7月12日攻下多伦城,察东失地全部收复,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但在蒋介石与日军的围追堵截中,抗日同盟军终归失败。
吉鸿昌乔装回津后,不顾环境险恶,仍然按照党的指示,准备开展新的斗争。与冯玉祥、李济深、方振武、南汉宸、宣侠父等组织了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印刷出版了《民族战旗》刊物,产生了积极影响。11月9日,不幸被捕,在敌人威逼利诱与酷刊面前,吉鸿昌威武不屈,11月24日,他英勇牺牲在北平监狱,年仅39岁。临刑时,他用树枝在地上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句:“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张家口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在水母宫建有吉鸿昌纪念馆,来该馆参观的人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