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素有珠宝玉石消费习俗,玉石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传承至今,从玉石的使用、装饰、收藏的等方面的延续,凝聚了不同时代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价值观念,代表着文化、艺术和品质、品位,富含鉴赏价值和审美功能。巨大的市场和市场发展潜力、丰富的宝玉石资源和独特的珠宝文化,中国珠宝玉石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年均15%以上的速度增长使得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珠宝市场,世界上最大的玉石加工和消费国。随着昆明玉器城的开工建设,标志着“玉重回云南”开始步入实施阶段,也将成为引领云南玉石发展方向的国际化产业平台。
世界珠宝玉石产业发展迎来“黄金”期,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消费热点
珠宝玉石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巨大产业,自2000年以来每年递增5.2%以上,为同期世界经济增长的1.5倍,据国际权威机构HRD2006年发布的报告显示,珠宝首饰年营业额约2500亿美元,2008年全球珠宝玉石零售额已达1700亿美元。过去,珠宝玉石矿的开采仅仅局限于少数几个国家与地区,2006年国际有色宝石协会发布世界宝石矿藏资源报告,珠宝玉石矿开采已涉及37个国家及地区。专家预测,到2015年世界珠宝玉石产业规模将达到2800亿美元,珠宝玉石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时期。

昆明玉器城 效果图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竞争日趋激烈,要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就必须突出产业特色和可持续性,珠宝玉石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资源依存型产业,是生产加工大多用冷加工技术的节能环保型产业,具有容纳就业人数多、生产能耗低、消费市场大而持久等特点,是一项既古老又新兴的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纵观世界珠宝玉石的发展历程,在近30年来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发展态势,世界各地每年为数众多的珠宝展,是珠宝产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
珠宝玉石是特殊的、高附加值的旅游商品,珠宝玉石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继房地产业和汽车产业之后第三大消费热点。
中国珠宝玉石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市场需求持续旺盛
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我国珠宝玉石产业以年均15%以上的速度增长,2000年销售额为800亿,2008年销售额已突破1800亿,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GDP同期增长率。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珠宝玉石产业已经成为继房地产业和汽车产业之后第三大消费热点产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拉动内需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专家认为,未来1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珠宝大国,翡翠玉石主要产自缅甸,但市场却在中国,从数量看80%的原料在中国内地加工销售,从质量上看,中国正逐渐成为主要的高档翡翠市场之一。未来的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珠宝玉石制造和贸易中心之一,世界最大的珠宝玉石消费市场。

昆明玉器城 社区实景
云南珠宝玉石自古名扬,回归产业龙头势不可挡
云南珠宝玉石产业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云南人发现并运用大量的硬玉翡翠;汉代,翡翠已作为贡品进贡中央王朝;600多年前,腾冲就已大量开展玉石翡翠加工销售;到了明清时代,由于大规模的开采、运输、集散、加工、销售而使翡翠的名气达到了鼎盛,为世人瞩目。自古“玉出云南”,美誉天下。
云南自身处于世界南北向和北西向两大珠宝玉石成矿构造带的北延交会部位,是中国五大珠宝玉石资源大省之一。与云南接壤的缅甸北部翡翠产区历史上隶属中国版图。早在500多年前,产自缅甸的翡翠玉石,从发现到开采,从加工到运输,再到翡翠文化时期,翡翠这一顶级玉石90%左右通过云南传播到国内及世界各地。
依托于当前的大背景,借助丰富的资源优势,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围绕珠宝玉石产业开发的“珠宝地产”,云南正在上演一场“疯狂的石头”。据悉,云南翡翠每年销售量6000吨,预计到2012年,珠宝玉石产业规模将达到30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60万人,到2020年,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透过这场“疯狂”,连接东南亚最便捷的路上交通,发达的旅游业、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骄傲的产业历史和文化积淀,以及强大的市场和品牌优势,云南开始重塑其珠宝玉石产业链。
玉回云南,产业升级,助推辉煌
建国以后,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国内经济和翡翠玉石产业停滞不前,翡翠加工贸易进入了萧条期,云南的翡翠玉石产业也一起进入了冷冻时期。此时的翡翠贸易主力由云南本土和内地珠宝商人转变成了港台商人和东南亚及日本商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政府相关产业政策的调整,在以外贸为先导的政策指引下,上世纪80年代,以腾冲玉雕厂和广州南方玉雕厂为代表的一批翡翠经营企业先后成立,翡翠的加工及出口贸易逐渐兴盛起来。同时中国大陆也逐步成为翡翠消费的主要市场。上世纪90年代,缅甸政府和军方对翡翠资源的管理日益加强,只有通过“公盘”的原料才可以交易出境,其他一律视为走私。广东政府抓住时机,在玉石毛料的进口方面给予了大量的政策支持,原本从云南陆路进入中国市场的翡翠毛料现大部分改由水路经广东进入内地市场,而云南玉石产业正面临被边缘化的危机:只有玉石旅游商品而没有玉石加工业,许多高级玉雕师远走沿海城市,人才的流失使产业发展更加乏力。因此,云南在全国本应是珠宝玉石产业的领跑者,但由于一次次错失机遇,使得远离翡翠玉石产地的广东异军突起,从加工到市场形成了明显的优势,云南远远落在后面,使一个得天独厚的特色优势产业拱手让给了别人!
随着近几年国家、省市政府对于云南玉石产业的高度重视关心,并随着广东地区毛料进出受限,产业处于无序竞争状态,加工产业链的脱节,大量的人才外流等因素影响,中国玉石产业又逐步回归云南本源。
昆明玉器城,重塑云南珠宝玉石辉煌,产业中心不可替代
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进一步把发展西部优势矿产资源开采和深加工、旅游文化产业等作为扶持的六大重点产业。云南“十一五”规划也重点提出要把培育产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充分发挥丰富的资源优势,立足现有产业基础,要积极推进以旅游产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5月视察云南时做出关于“云南要进一步挖掘潜力,发挥优势”的指示,云南省省长秦光荣同志也提出关于“促进翡翠玉石产业在云南有新的发展”的要求。经过多年的发展,实现省、市政府把珠宝玉石产业培育成年产值超过300亿元、500亿元、800亿元的重要经济产业的宏伟目标。“做大做强石产业,将玉石、奇石、建筑石材打造成一个大的产业”,云南省政府今年再次把石产业作为继旅游文化、烟草、生物等产业之后的又一大产业加以打造。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云南珠宝玉石协会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拥有1200多家企业的正式会员,成为国内最有影响的珠宝玉石行业协会之一。
而随着近年来云南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省内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据统计,去年到云南旅游观光的国内外旅游者高达7000多万人次,“游云南·购玉·淘宝”成为游客购物的自发意识。珠宝玉石在旅游业中形成了极具潜力的消费市场。
在如此得天时地利人和的背景之下,为了再创云南珠宝玉石产业的辉煌,昆明玉器城肩负使命,强势崛起。而作为滇派珠宝的领军之首——昆百大珠宝当仁不让,以35亿全额投资打造这一中国珠宝玉石产业航母。
昆百大珠宝凭借多年的招商经验,与国内外珠宝玉石原料产地及珠宝加工厂商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项目启动之际,就先后和国内外多家品牌商签订了合作协议,其影响力和号召力可见一斑,为项目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但昆百大珠宝的理想不仅于此,立志要把云南珠宝玉石产业做强做大,站在昆明玉器城这个平台上,以宏大的规模延续创造业态功能复合、人才资源共享的新型经营方式,广泛融合旅游、商业、金融等多种行业,顺应顾客的健康消费理念、多样化消费需求,改变和延伸云南珠宝玉石产业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把昆明玉器城打造成最能体现昆明商业繁华程度及园林生态的标志性项目。
建设“昆明玉器城”不仅符合国家、省市发展的有关政策,而且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和积极支持的项目,目前该项目已经被省、市、区列为2008年重点建设项目进行督办。
好项目遇上好政策,大前景才有大发展,伴随2008年9月26日,省、市多位领导出席奠基仪式,见证云南珠宝新航母正式启航;与此同时,40个驻全国招商局局长为项目“全程护航”; 政府领导亲自带团考察缅甸珠宝产业,时刻关注项目进展情况;政府为商家开辟“绿色通道”,鼎力支持保障市场繁荣。目的只有一个,打造投资翡翠产业最佳平台实现“玉回云南”历史夙愿。
结束语:
昆明玉器城坐落于“云南玉石出滇第一关”——茨坝·石关·花渔沟。项目占地1153亩, 连接昆明的副中心——北市区,依傍昆明龙脉——长虫山,将打造成为以珠宝玉石文化销售为核心,集传统民间文化,翡翠拍卖、加工、批发、零售、科研、博览,珠宝人才培育、民族餐饮、民族商品展销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以珠宝玉石为核心的旅游文化复合型产业基地。同时,打造辐射东南亚、南亚的珠宝玉石经贸大商圈,成为面向世界的珠宝玉石合作的贸易平台,逐步培育成云南珠宝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