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收藏网欢迎您的到来!    
  王立军--《华豫之门》青铜器鉴定专家     3星级
王立军--《华豫之门》青铜器鉴定专家
作者:henansc  来源:河南收藏网     点击数:12067     更新时间:2009/12/11  文章录入:henansc

青铜器、佛造像、陶瓷鉴定专家,文化部艺术品鉴定委员会副主任,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收藏快报》专家委员会主任,著有大量的专著与论文,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是“实践中磨炼出来的专家”。

 

 

 

 

          王立军,著名青铜器、佛造像、陶瓷鉴定专家,文化部艺术品鉴定委员会副主任,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收藏快报》专家委员会主任,北大资源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著有大量专著与论文,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是《实战中磨练出来的专家》。      

         王立军是个人物。人物不在乎你官大官小,钱多钱少,只要你有独特的个性和魅力及横溢的才华,你就是个人物。

  在南京,王立军的名气很大,同文化艺术沾点边的人大都知道有这么个人。在收藏界,乃至全国的收藏界他的名气也是响当当的。王立军与北京的马未都被称作“北马南王”,因为二人都是记者、作家出身,年龄相仿,能看能写,也都属于“小眼”系列,十分“聚光”,真货假货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每次到王立军家,总是宾客盈盈。有的来请他看东西的,有的来请他去讲课的,有的来推销藏品的,也有的来办事的,还有闲得没事做干脆来听他“神侃”的。王立军这个人很特别,无论你是手握大权的大干部,还是浑身是钱的大富翁;无论你是门口看大门的,还是八竿子也打不着的远房亲戚, 他都一视同仁。哪怕你是卖假货的“古董贩子”,他明明知道卖的是假货,仍然对你客客气气,笑眯眯地告诉你这是假的,如果来者实在困难了,他有时候也会留下两件来,回头当艺术品送给朋友……他家院子里停车是收费的,但你只要报上王立军的名字,门卫就会跑步引导你停车,分文不取。因为“从善如流,温厚和平”是王立军的座右铭,他和谁都处得好。他常说,人一辈子要多做善事,多积阴德。一个人品质坏,就是当了再大的官,挣了再多的钱,失去了人心,就一点价值也没有,开追悼会都没人去。有一个人去了,谁?你老婆,去干啥?因为家里的存折不见了……人混到这份上一点意思也没有!

  王立军平时虽然很温和、很善良,但也有“发作”的时候。他是个敢说真话、直面人生、嫉恶如仇的人,也是个敢作敢为的人。有一次在大街上,他看见有三个人围打一个人,其中一个人抱起一块大石头对着那个小个子的后脑勺就要砸。王立军像猎豹一样冲上去一个“大蹩子”就将那个拿石头的摔倒在地,此时警车正好路过,几个警察冲上来将打架的人全部揪上了警车,王立军自然也被拽了上去。结果围观群众将警车挡住了不让走,说那个高个子是“见义勇为”的,怎么也把他拉上去了。警察搞清了情况,最后才把王立军给放了。事后公安局长给王立军打了个电话,对他的见义勇为行为进行了表扬,说如果那块石头砸下去要出人命案了……

  王立军的一生可谓丰富多彩,有些传奇。他插过队(三次),当过侦察兵,干过警察,当过水手,做过作家,搞过外贸,也当过几年董事长,后来中央决定军队和公、检、法不得经商,他那个国安和金盾公司也就散伙了,他又回头当起了政法记者。二十世纪80年代,王立军就写过不少好文章,其中《逮捕令终于发出》、《闪电之战》、《猎鹰行动》(后改成电视剧《猎手夜半出动》)等一批报告文学在全国都有很大的影响。其中《闪电之战》用电影蒙太奇手法报道了南京有史以来第一起持枪抢劫案,荣获了全省法制新闻一等奖,《猎》剧还获得电视剧优秀奖。王立军30岁时,全国有不少报纸报导过他,《新华日报》就以《正当而立之年——记青年作家王立军》为题大篇幅介绍过他。王立军与《神圣的使命》作者王亚平并称文坛“二王”,专写政法题材。尤其是他创作的大型电视连续剧《沧海一粟》,在全国引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模特儿风波”,王立军直谏中央领导说明创作此剧的动机和理由,最后在时任总书记的胡耀邦和邓大姐(颖超)、习仲勋、张爱萍等中央高层领导的过问下,电视剧才得以在央视匆匆播出。这一年《沧》剧得了个大众金鹰奖提名。不知何因,打那以后,王立军再也没有什么文学作品问世。笔者着实想打开其中的奥秘,但始终没有如愿,只是常听他讲“太累了……”!

  也许是他经历的太多了,也许是他觉得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光怪陆离,看破“红尘”了,改变了自己对人生的态度,所以才抛弃本来已取得的名利和地位,开始走上漫漫的收藏之路,对古代艺术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常说:“与人打交道是非太多,与古董打交道只有真假,没有是非”。也许这就是他心灵的写照吧!他认为历史很长,人生只是长河中的小浪花,转瞬即逝,很苦短,饿也不行,渴也不行,身上成百上千的器官,一个出了问题就会要你的命,人与人之间还整天斗来斗去的,真没意思。就是把全世界的金钱、美女都给你,你能活两百年?你就是再大的人物,死了也就死了,追悼会上亲戚朋友掉两滴眼泪,第二天就把你忘光了,即使想到你又怎样,你还能再坐起来?所以说,人与人之间没斗头……你好,我好,大家好!

  王立军搞收藏始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那时真东西较多,他买了100多个古盘,请张浦生先生过目,张先生一看全是真品,拍了一下他的肩头说:“小王,我发现你在这方面蛮有灵气的”。这一拍不要紧,要紧的是“小王”沿着这条路走了下去,这一走就近二十年。虽然他现在成长了、壮大了,他也不会忘记他的启蒙老师张浦生,还有史树青、徐湖平等一大批帮助过他的专家、学者。接着他在南京举办了一次个人“藏盘展”。展览规模虽然不大,但影响很大,北京、上海、香港等地都知道南京有一个专收古盘的“金陵盘王”。他到北京,古玩店的老板一个个站在店门口迎接他,仿佛是在迎接什么贵宾,实际上是在迎接他皮包里的“人民币”。一次他花了十几万元买了十几个盘子,空姐以为他是搞餐厅的,也没有将这些盘子特别安排,一不小心给打破了,空姐没当回事,事后听说这是古董,空姐傻掉了,王立军笑笑,只说了一句“这些盘子与我无缘”,这事就完了,事后这位空姐成了他的好朋友,王立军就是这么个大度的人。刚开始收藏,他走过多次眼,但即使现在见到当年卖假货给他的人,他还是客客气气的。他认为,这只怪自己当初眼光不好,买一次假货,只当吃一次药,药吃得到位了,病也就好了。搞收藏的人谁没买过假货?买到假货不要紧,要紧的是能总结经验教训。现在藏界确实有不少自以为是的人,浑身挂满了假货,硬说别人都是“瞎子”,就是不会总结经验,死要面子活受罪,最后还是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人民币倒霉。

  收藏越来越热,古盘买光了,王立军又转向了青铜器、汉式金铜佛的收藏,转眼又是许多年。后来他觉得光收藏还不行,要研究,要把自己多年来收藏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写出来供人们参考。如果光收藏而不去研究、探索我国古代优秀的历史文化,赞美古代艺术独具匠心的智慧和才艺,使这些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激励人们爱国、向上,收藏也便没有什么意义。因此他在江苏卫视《家有宝物》中提出了“仓库保管员”论,意思是你就是有再多再好的藏品,不去研究,不去展示,不去弘扬,不去与人们共享,你还不能算是一个优秀的收藏家,只能是一个仓库保管员。他的论点在 收藏界引起强烈的反响,连大名鼎鼎的主持人、演员王刚也激动得直拍手。从那以后,人们不断地在报刊上、电视上看到他的文章,见到他的身影。他的文章不仅仅是对我国古代文化的赞美,还会以实践经验检验过的—些真理来阐述,纠正过去一些不一定是正确的,或者偏颇的、错误的,甚至是倒置的理论,调整过去人们对收藏及文物鉴定的—些并不客观的理念。如发表在《中国收藏》的《珐琅彩之谜》第一次对一些专家的珐琅彩观点提出疑问。虽然人们对这篇文章有争议,在他认为,自己不一定正确,属个人观点,事情往往越争越明白。因为我国的文物研究,改革开放后才百花齐放。文革前,只有少数专业人员在忙碌,采用的只是古人留下的一些可怜的资料和实物,难免有失误。古人也是人,也有犯错误的时候。改革开放后,随着最新考古发现,民间优秀藏品不断出现,一大批才华横溢的民间收藏家、鉴赏家、学者加入到这个行列。过去的一些理论自然会受到挑战,这是好事。因为中国的历史太长了,宋人记载商人的事,就好比我们现在记载南北朝的事,也都上千年了,失误也是正常的,文物研究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不能迷信书,二不能迷信“标型”,三不能迷信古人,四不能迷信名人,要用事实说话,要用实践去检验真理。夏商周断代工程做得就非常好,200多个各方面的专家共同努力,将过去的、现在的、可信的、不可信的资料进行汇总、综合分析、验证,最终得出的真理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和典范。专业文博人员与业余鉴赏人员各有长处,大家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共谋大业。

  发表在《中国收藏》上的《战国龙头壶辩》对一些专家过分迷信“标型”,只重理性而不重感性,王立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标型”只能参照,不能迷信,这样容易将没有“标型”的宝物当成赝品;发表在《东方收藏》上的《书本理论质疑》,对目前市场收藏类的书过多过滥,有些人过分信书、照本宣科、按图购物的不良习惯提出批评;发表在《收藏快报》上的《鉴定鉴赏实录谈》,谈到了不能将鉴定与鉴赏混淆;《文物鉴定应感性和理性结合》将人们日常文物鉴定的方法总结成理论,受到人们的欢迎,许多网站收录了这篇文章;《青铜器仿制之我见》,详细地谈到了我国的青铜器仿制始于春秋,这个观点只是一些专业提过而已,也没有人去认真研究;发表在《收藏界》上的《佛像收藏之我见》,谈到了并不被人们重视、实际上十分瑰丽灿烂的汉传金铜佛的价值。即将在《收藏》杂志上发表的《见真也要鉴假》一文中,发表了他花重金购买的二十几尊高仿金铜佛赝品(第一批),提醒大家,不要以为没有见过的做得好的臆造品都是宝贝,与前面的文章中讲到的“标型学”中没有的就认为是赝品,进行了正、反呼应。可见没有很深功底的人,是写不出这样矛盾对立统一的力作的。

  王立军之所以能写出一批视角与众不同、切中时弊,而且十分实用的文章,与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刻苦钻研的精神有很大的关系;另一重要的因素是他有很深的文学功底,博学多才,见多识广。政法工作使他整天处在分析推理和探索之中,培养他具有较高的思辩能力,他常说鉴定文物有时也像搞侦破一样,有时微小的蛛丝马迹就可以反映出这东西是真是假。早在十几年前,一位写过《人妖之间》的大作家就十分欣赏王立军的文笔,说读王立军同志的文章,就像听他在对你说话,朴实无华、娓娓动听,平常中又很富有哲理。一些报刊的编辑特别喜欢王立军的文章,一两个月见不到他的文章了,就会打电话去要稿,说他的文章语言节奏感很强,朗朗上口,不失幽默、诙谐、风趣,让人忍俊不禁。

  王立军走入藏界,可以说给碧波荡漾的收藏湖面上投入了一块石头,激起层层涟漪。由于他为人热情、豪爽大方、平易近人,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他。今天飞北方,明天飞南方,后天又因为他到哪都能给人带去快乐。十年来,他还创造了不少“奇迹”——《人民日报》曾用整版篇幅报道过他,这在建国五十年来是绝无仅有的;香港《大公报》也用整版的篇幅介绍过他的藏品。如果是别人可能会沾沾自喜,可他会拿着报纸对你说:“看看,现在看起来这两尊藏品可能是假的,自己能够批判自己……”。可见,他是个多么坦荡的人。正因为如此,所以他进步很快。作为民间鉴赏家,王立军第一位登上央视《鉴宝》栏目专家宝座,打破了专业人员一统天下的局面。他还不时地向摄制组推荐其他民间鉴赏家去当专家,并号召有关部门应重视民间鉴赏家,虽然这些鉴赏家没有什么委员、研究员头衔,但他们有很丰富的实战经验。国外的鉴定委员会一般是由专业人员、商人和民间鉴赏家共同组成。而我国的一些鉴定机构清一色专业人员难免偏颇,这方面要改革。此次《收藏快报》成立专家委员会,征求他的意见,进行了很好的尝试。2003年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史树青先生率专家到王立军府上,看了他的藏品和文章后,十分激动,挥笔写了“艺坛瑰宝——入立军《博艺堂》,所见藏品,如入宝山”。对王立军进行了褒奖,称他是我国南方最优秀的鉴赏家,是一面旗帜。的确,王立军的藏品十分丰富,不乏稀世珍品,对于这些藏品,他说老了之后,一部分捐给国家,一部分送给朋友,搞个希望小学,培养一下下一代,盖个敬老院,和现在玩的好的,将来都是老头老太,喝喝茶,下下棋,写写文章,等着去握毛主席的手;此外,王立军受聘担任多家报刊、电视台和拍卖公司的顾问、专家。对于这些荣誉他不屑一顾,他说这都是空的,他要为民间收藏和民间鉴赏家说几句话。现在国家对民间收藏还是有些地方不明不白,新《文物法》虽然颁布了,但有些地方官员头脑中还是左的思想严重:下岗工人跋山涉水,到农村收点旧货卖卖,养活了全家,既不危害社会,又不给政府添难,却把人家抓起来;古玩市场是广大收藏者业余生活的好去处,法律上得不到承认;在工地里捡几块被工人扔掉的破瓷片研究研究,愣称是出土文物,硬叫人家上交;家里珍藏的“珍贵文物”,不得买卖……总之还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事……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王立军强调说,其实收藏家很伟大,他们省吃俭用,将不少文物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国家需要的时候,慷慨捐给国家,你看看,国家博物馆中的很多国宝都是收藏家捐赠的。没有民间收藏家,不少博物馆不会有今天这样的规模。他们也是最可爱的人,可国家有关部门根本不把搞收藏的放在眼里,一些不搞收藏的人对搞收藏的人不屑一顾,你见过哪级政府请收藏家上台为英模颁奖的?没有!这说明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在不少人的头脑中还很淡薄。有位外国记者在采访他的时候,他就说:“我们的马路也许没有你们的宽,我们的楼房也许没有你们的高,我们的汽车也许没有你们的豪华,但是我们几千年的文明史及丰富的文化遗产你们没有吧?”外国记者听后头点得像捣蒜。他又说:“就现实而言,我国不少方面已经落后于国外,值得骄傲的,除了历史还是历史。落后的原因与历史没有得到很好的弘扬有很大的关系,收藏家们正是在这方面进行努力,他们要求也不高,不想去颁奖,不想去剪彩,也不想去出风头;让那些企业家(哪怕是做伪劣商品的),让那些当官的(说不定第二天就被双规了),让那些明星(哪怕是逃税的,不给钱不上台的)去光荣吧,民间收藏家只要有一个合理的政策和宽松的环境就行了!”

 

  • 上一篇文章: 蔡国声--《华豫之门》玉器杂项鉴定专家

  • 下一篇文章: 川南工业管理学校(现在的你我)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最新5篇热点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
     宋代 三彩狮枕
     汉代 谷纹玉剑璏
     汉代 七乳五灵纹铜镜...
     新石器时代 七孔骨笛...
     商代 饕餮纹鼎
     春秋 黄夫人壶
     
     最新5篇推荐文章
     唐 三彩盘
     唐 三彩杯
     唐 三彩罐
     唐 三彩碗
     唐 彩绘陶武士俑
     唐 彩绘陶马
     唐 彩绘陶马
     
     相 关 文 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广告联系 | 友情链接 | 关于本站 |
      豫ICP备07003530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2006-2008 河南收藏网
    Email:henanshoucang@163.com
    地址:河南*郑州*收藏
    未经河南收藏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